鋇為銀白色金屬,略具光澤,焰色為黃綠色,稍有延展性?;瘜W性質(zhì)相當活潑,能與大多數(shù)非金屬反應,易氧化,在高溫及氧中燃燒會生成過氧化鋇。能與水作用,生成氫氧化物和氫;溶于酸,生成鹽,鋇鹽除醫(yī)學上使用的鋇餐藥用硫酸鋇外都有劇毒。金屬活動性順序位于鉀、鈉之間。
堿土金屬的硫化物具有磷光現(xiàn)象,即它們受到光的照射后在黑暗中會繼續(xù)發(fā)光一段時間。鋇的化合物正是因這一特性而開始被人們注意。1602年意大利波羅拉(Bologna,現(xiàn)稱博洛尼亞)城一位制鞋工人將一種含硫酸鋇的重晶石與可燃物質(zhì)一起焙燒后發(fā)現(xiàn)它在黑暗中發(fā)光,引起了當時學者們的興趣。后來這種石頭被稱為波羅拉石,并引起了歐洲化學家分析研究的興趣。到1774年,舍勒認為這種石頭是一種新土(氧化物)和硫酸結(jié)合成的。1776年他加熱這一新土的硝酸鹽,獲得純凈的土(氧化物),稱為baryta(重土),來自希臘文barys(重的)。
1808年,戴維電解重晶石,獲得金屬鋇,就命名為barium,元素符號定為Ba,我們稱為鋇。鋇離子可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,所以可用氯化鋇和稀硝酸來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。
鋇用于制鋇鹽、合金、焰火等;也是精制煉銅時的優(yōu)良去氧劑。鋇、鍶、鈣和鎂同是堿土金屬,也是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元素。不過鋇和鍶在地殼中的含量與鈣、鎂相比,還是較少的。再加上它們的化合物的實際應用不及鈣和鎂的化合物廣泛,因此它們的化合物比鈣和鎂的化合物晚些被人們認識。